• 回答数

    2

  • 浏览数

    935

帅炸宇宙
首页 > 中考政策 > 郑州中考升学政策解读

2个回答 默认排序
  • 默认排序
  • 按时间排序

乜許悲傷

已采纳
郑州中考升学政策解读
1分钟前发布 -【郑州中考升学政策解读】https://www.offcn.cc 10月19日讯:

各位郑州的中考宝爸宝妈们,你们是不是天天刷政策刷到眼冒金星,感觉比自己当年考试还紧张?别慌别慌,今天咱就用唠嗑的方式,把郑州中考这点事儿给你说明白!

其实啊,郑州中考现在就像咱郑州的早晚高峰,人是越来越多,路是越来越挤!核心就仨事儿:考生多到爆、分配生香到不行、升学路子变多了,但竞争压力嘛,那也是“压力山大”,感觉比我减肥还难坚持!

为啥这么说呢?你知道吗,2025年小升初的娃娃就有11万多,这里面随迁子女也有3万多,这就意味着过两年中考,考生人数那是坐火箭往上蹿,2028年搞不好就突破11万大军!可高中呢,就像咱小区的停车位,就那么多,新建搬迁的高中是有,但大部分老高中地盘就那么大,想扩招?难如登天!这就导致啥情况?报志愿跟抢演唱会门票似的,热门高中一志愿能挤进去两三千人,可人家就招六七百,你说卷不卷!

那核心政策是啥样的呢?咱挑重点说,特别是那个“分配生”,简直就是中考版的“优惠券”啊!

先说这个分配生,那可是降分录取的“王炸”! 名额占比方面,一批次高中(除了106高中这个艺术特长生聚集地)60%的招生计划都分给分配生了,这可不是小数目! 降分幅度呢,政策说最高能降50分,听着是不是特激动?但实际操作中,一般也就降个10到30分,不过这也够香了,10分就能甩开一大票人! 但想拿这个“优惠券”,条件得够:初中三年你得在一个学校“从一而终”,学籍也得满三年,不能中途“跳槽”。 还有个关键,这个“优惠券”只能用在一批次第一志愿,别的志愿想用?门儿都没有! 而且啊,这两年分配生名额还在增加,有的初中一个学校就能分到十几个名额,简直是冲击名校的“黄金通道”啊,比中彩票几率大多了!

除了分配生,升学路子也多了些花样。 比如集团化办学,像郑外、一中、省实验这些“教育天团”,集团内部的初中考自家高中,降分可能就意思意思1-3分,跟没降差不多;但你要是跨集团报考,哎,那降个10-30分还是有可能的,这操作是不是有点像“跨界合作”? 还有特殊类型招生,体育好的、艺术棒的娃,可以走“体育艺术后备生”这条路,相当于拿到了“特长生门票”;家里有条件想出国的,国际双轨班也是个选择。 实在不行,民办高中还能当“保底”,2025年民办高中录取都录到8月中旬,堪称中考录取界的“钉子户”,给不少娃留了最后一根“救命稻草”。

那知道了这些,咱该咋应对呢? 第一,分配生资格必须死死攥在手里!初中三年学籍千万别乱动,第一志愿一定要填报有分配生名额的一批次高中,这可是“保命符”! 第二,报志愿得理性,别头脑一热就冲最热门的,得结合自家娃的模考排名和分配生名额,给自己定个靠谱的位,不然就像开车不看导航,容易跑偏! 第三,政策这东西就像天气,说变就变,多关注官方消息,万一有新高中建成,或者志愿填报规则改了,说不定就能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压力就能小一点呢!

怎么样,听我这么一白话,是不是清晰多了?要不要我再给你整一个2026年郑州中考关键时间节点表,让你家娃备考就像打卡上班一样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?

故事

已采纳

郑州2025年中考升学政策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:

招生对象

涵盖郑州市区(金水区、中原区等10个行政区)的应届初中毕业生,以及拥有市区户籍但在外地上学的返郑考生。 ‌

考试安排
  • 时间‌:6月22日—23日,全省统一命题、统一试卷、统一时间。 ‌
  • 总分‌:730分(含体育100分、实验操作30分),科目包括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9门。 ‌
  • 成绩公布‌:考试后48小时内可查询成绩,包含等级和原始分。 ‌
录取规则
  1. 志愿填报‌:6月4日—7日通过河南省高中招生平台填报,第一批次可填1—2个志愿。 ‌
  2. 录取原则‌:
    • 未参加中招考试或未网上填报志愿者不得录取。 ‌
    • 被省提前批次录取者不再参与后续录取。 ‌
    • 分配生需满足户籍、学籍等资格要求,按成绩和比例录取。 ‌
  3. 监督机制‌:严禁提前签约、抢挖生源,违规者取消录取资格。 ‌
特殊招生
  • 体育/艺术后备生‌:依据《郑州市教育局通知》单独选拔。 ‌
  • 宏志班/航空实验班‌:按政策专项招生。 ‌
注意事项
  • 残疾考生需通过指定平台报名,确保考试权益。 ‌
  • 未按时报到者视为放弃录取资格。 ‌

以上政策基于2025年5月最新文件,确保了招生透明度和公平性。 ‌

相关问答

  • 中考加分政策陕西宝鸡

    各位学霸预备役们,听好了!你是不是以为中考加分是玄学?其实啊,宝鸡这地儿的加分政策早就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,比我妈催我吃饭还准时! 先甩结论:宝鸡中考加分,主打一个“身份优先,军人最牛,见义勇为也别落下”,但!重点来了——别想叠buff,系统只认最高那一项,想靠三重身份狂加30分?梦里啥都有! 来来来,划重点时间到: 少数民族、归侨娃、台湾籍同学,直接

    阿公阿婆 1人参与回答 2025-10-19
  • 取消中考加分政策

    各位学霸预备役们,注意啦!你没听错,中考加分这事儿,真的要凉凉了!🚀 你知道吗,以前那些靠少数民族身份、体育特长就能“躺赢”的日子,正在被教育局一键清空!真的是,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甜的还是被取消的! 其实啊,这事不是突然来的,是各地教育局集体上线“公平模式”,响应中央号召,把那些花里胡哨的加分项目,一个一个请下台。浙江舟山说:少

    街角回忆欢乐与忧伤 1人参与回答 2025-10-19
  • 都匀中考政策

    各位中考家长和学霸预备役们!救命啊,2025都匀中考政策现在还是个“盲盒”!你知道吗,官方还没把具体规则甩出来,咱只能先扒拉隔壁黔南州和贵州省的“剧透版”来解解馋! 先上硬菜结论:都匀市2025中考细则——查无此人!但别慌,咱有周边情报!黔南州那边说啦,普通高中有最低分数线门槛,体育生只要考到当地普高线的60%就能冲,艺术生(

    傲世万物 1人参与回答 2025-10-19
  • 哈尔滨中考回流生政策

    各位家长宝子们,听好了哈!你是不是以为哈尔滨中考有个叫“回流生”的神秘政策?结果我扒拉半天,发现——压根没这词儿!真的,不是我眼瞎,是政策里压根没提!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草莓味还是根本没得吃! 哈尔滨中考招生,说白了就认两样东西:户口本+学籍卡!跟网购收货地址似的,你得人和资料都对得上号。重点高中搞“配额生&rdquo

    你爹你娘 1人参与回答 2025-10-19
  • 尚志市中考政策

    各位中考焦虑症患者们!别慌!我懂你那种“政策找不到,心里直打鼓”的感觉,真的比等外卖还煎熬! 先说重点哈:尚志市2025年的中考政策?目前官方还没放出来!别急着拍大腿,这不丢人,全国好多地方都还在憋大招呢! 为啥找不到?因为现在网上蹦跶的都是西安、达州这些“显眼包”,尚志市这位“高冷学霸”还没发朋友圈呢!不过别怕,咱可以靠&l

    卧叹繁华喧 1人参与回答 2025-10-19
  • 福建明年中考改革政策

    各位学霸预备役们,注意啦!你们是不是一边刷题一边刷手机,结果刷到“福建中考要改革”吓得笔都掉了?别慌,我这就给你捋清楚,保你笑出腹肌还不耽误学习! 先甩结论:截至2025年10月,福建官方还没官宣2026年中考改革大招!化学60分稳稳的还在总分里,但福州等地已经悄悄把部分加分项给“咔嚓”了,真的是“分分必争”的时代来了! 现在

    权吟 1人参与回答 2025-10-19
  • 上海中考积分提高政策

    各位家长卷王们,集合啦!别再被“中考积分提分”这种标题党骗得团团转啦! 先上硬核结论:2025年上海中考根本不存在什么“积分提分”魔法!想靠积分直接给娃中考成绩开挂?醒醒吧,这又不是游戏充值买装备!真正影响娃的是两大“隐形关卡”——政策性照顾加分(最高能薅20分羊毛)和居住证积分(120分是外地娃的入场

    独我 1人参与回答 2025-10-19
  • 宁夏中考政策最新规定

    各位学霸预备役们,注意啦!宁夏中考要搞大事情了,简直像游戏更新了个史诗级补丁! 你知道吗,从2025年秋天开始,银川的初一萌新们就要体验全新副本了——总分直接从770砍到650,别慌,这不是难度升级,是官方给你减负Buff!真的,官方说要让80%的娃都能上高中,卷王们可以稍微松口气了。 科目大洗牌,英语听力从20分加到30分,耳朵不好使的现在练还来得及!体育、实验操作这些以

    力戰天下 1人参与回答 2025-10-19
  • 钢城区中考政策

    各位中考小战士们,集合啦!你们是不是一看到“政策”俩字就脑壳疼?别慌,我来给你们把钢城区2025中考政策翻译成人话,包你看完笑出腹肌还能秒懂! 先甩结论:2025钢城中考玩的是“分数+等级”双打模式,普高和职校两条赛道任你选,公平到让你爸妈都挑不出刺儿,录取还分好几波,错过这村还有下店! 你知道吗,这政策其实是济南教育局带着莱芜钢城俩兄弟一起搓出来的

    白开水旳滋味 1人参与回答 2025-10-19
  • 20262中考政策

    各位焦虑家长和学霸预备役们,集合啦! 你知道吗,问2026年中考政策?我现在的心情就像打开外卖APP发现满减券过期——一脸懵加心碎! 结论先甩脸上:2026年的政策?不存在的!官方还没发呢,连草稿纸都没撕开! 其实啊,现在能扒到的最新资料还停留在2023年,主打一个“两考合一”,毕业考和升学考手拉手一起走,美其名曰“减负”,实

    森鹿姑娘 1人参与回答 2025-10-19